EDI模块性能下降直接影响工业生产与纯水供应稳定性。行业调研显示,其故障多与操作不当、水质异常及维护缺失强相关,待系统性解决。
一、典型故障现象集中显现
主要表现为:产水电阻率显著下降(低于1MΩ·cm),无法满足高纯水标准;膜块压差异常升高,能耗同步增加;设备频繁报警停机,影响连续生产。
二、故障原因深度剖析
进水水质持续超标
预处理系统失效时,悬浮物易堵塞膜流道;原水硬度过高引发结垢,导致“浓水极化"现象加剧。
操作参数精准度不足
电流/电压设置失衡:过高电流加速电极腐蚀,过低则直接降低脱盐效率;流量分配不均使部分膜块因流量过低局部干涸,加速性能衰减。
维护保养长期缺位
未严格按规范进行化学清洗,污染物持续累积,硅酸盐沉积风险升高,严重时可直接导致膜块报废。
三、系统性解决方案亟待落地
建议从三方面强化防控:强化预处理(增设多介质过滤+软化装置,确保进水SDI<1);
引入智能化监控(在线水质传感器实时预警参数异常);
落实定期维护(每3-6个月进行酸/碱清洗,同步更换老化密封圈)。
EDI模块作为高纯水系统核心组件,其稳定性直接关乎产业链安全。企业需从“被动维修"转向“主动防控",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以应对严苛用水需求。